星洲日报办的讲座会,谈关于死亡的课题及如何处理丧亲的悲痛。当晚晚上,请来了很棒的讲师,礼堂内坐满了人,来了很多年轻人。
马来西亚佛光山总主持觉诚法师是第一个主讲人,法师从佛教的观点和立场阐述悲伤。师父说了两个关于好好说再见的故事。
1.来不及回国送母亲最后一程的儿子。
病重的妈妈即将离开人世,所有的孩子都陪伴在侧,只有一个儿子身在阿根廷。当妹妹意识到妈妈即将要离开,马上给远在国外的哥哥拨电话,让哥哥、嫂嫂和侄儿跟妈妈做最后的道别。
儿子是这样对妈妈说的:“妈妈,谢谢你。你是一个很棒的妈妈。谢谢你把我们全部抚养长大,如今我们都有能力照顾自己了,你放心地走吧。”
媳妇在电话的那段对婆婆说:“妈妈,谢谢你。谢谢你给我那么幸福的家庭,给我感受到这个家的温暖,我很幸运能成为这个家的一分子。”
最后,轮到孙子和婆婆话别。他说:“阿嬷,你放心地走吧,随阿弥陀佛去。我会在这里念佛给你的。再见。”
电话挂断后,这个妈妈去世了。儿子虽然没有在妈妈的身边陪她到最后,可是儿子有机会好好地和妈妈说再见。心里的话语说出来,遗憾和内疚相对地减少,更不必活在自责中。
2.决定妈妈生命的儿子
一个罹患肾病的妈妈,因为受不了身体的折腾,决定放弃生命。身为孩子,这是最两难的选择。一方面要面对妈妈放弃自己的生命;一方面想要妈妈多活些日子。如果要你做选择,你会如何选择?
后来,孩子去寻求资源。师父问了一个问题:“平时,谁和妈妈的感情最好?那个人可以站在孩子的立场作决定。”和妈妈感情最好的儿子,尊重妈妈的决定,不再让妈妈的身心受煎熬。就这样,陪着妈妈走到人生的最后。
师父也分享了以下的事项:
1.老人爱己
老人要学会爱自己。在离开尘世之前,要爱惜往日的历史,回想一生中的大事,回顾善举。这样有助于长者做生命的回顾,并且对于曾经的过错诚心忏悔。
2.老人之优不外乎是害怕孤单寂寞、儿女不孝、生老病死和晚年穷困潦倒。
3.与病为友
当我们患病和时候,要学会和病魔相处。首先要乐观调养,再来放慢身心。在弄清楚发病的因果之后,就要积极就医。
4.明白生死。
人逃不了死神的召唤,所以自知时至,要宽心放下,才能随阿弥陀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为了避免离开人世之后遗下麻烦,生前可以立下遗嘱,积富余荫。师父鼓励我们要安排好自己的后事,说明自己的要求,避免兄弟姐妹之间因为宗教的问题对死者的身后事起争执。师父也鼓励捐献器官,以便遗爱人间。最后是为死者做宗教接引,希望他或她可以乘愿再来人间修行。
5.角色对换
记不起角色对换和不留遗憾、调适身心、接力使力和全家动员,有哪些直接的关系。只记得前两者是关于做好准备,要建立随时随地会离开的观念。师父还说父母患重病,兄弟姐妹可以接力照顾,间接地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可以更亲密一些。
师父结束演讲之前,投影机投出一段文字:
平日做好准备,无惧无常来临。
生命更替来去,不留遗悔明天。
发挥尽至淋漓,高宽远大胸襟。
乐观进取奉献,生命再攀高峰。
待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