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1日星期四

写在岁末

这里没有四季的变幻告诉我们关于每个季节的感受,我们的心情也不容易受到季节转换的影响。岁末,如此轻易撩起人们感伤的神经线。

时间被标上数字,让人清楚生命再次经历更迭。我们不免对无法留住的过去,从眼前消失而无法紧握的光阴感慨。

这个岁末,没有出席倒数派对、没有守在电视前面。腾出时间整理凌乱的书房,有太多的东西割舍不下,试着把不要的东西整理出来,过程中学着割舍。同时,也进行心灵扫除,为自己输入更多正面的能量。

2009年岁末,一个人静静地。很感恩这一年的经历,不管好的或不好的,都提供我学习的机会,是成长的推动力。谢谢那些需要我聆听的朋友,渺小的我可以学着成为聆听者,因为我也需要。谢谢在我情绪低落时给我安慰的朋友,谢谢在我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的朋友们,让我感觉自己真幸运。

迎接新年,没有特别的心情,只希望能够继续踏实地生活着。这个岁末,要开心地过,因为又走过一年,迎来值得过得更好的2010年。

我们都值得拥有更好的一年。

祝福大家。祝福润筠。

2009年12月26日星期六

圣诞节的饭食

这是一间经营三代的酿豆腐面食老店,老爸友人必到的早餐店。店里每天都坐满人,店外的人龙也不短。

在传统的咖啡店里,没有城市小食中心早晨的喧哗。老板不允许任何顾客到档口前打乱他的阵脚,熟客们都乖乖地坐在位子上等店小妹到桌前点餐。接着,等待热腾腾的面汤上桌。

酿豆腐是这间早餐点的招牌食物。老板用黄豆熬成汤底,清淡的酿豆腐汤,没有味精,喝到黄豆的甜味和香味。大大颗的鱼丸,吃起来很弹牙。所有的酿料如苦瓜、茄子有半个手掌大,而且肉馅不少,老板出手毫不吝啬。等待的客人坐在位子上看看报纸,聊聊天。吃个精光后就主动把位子让给其他正在一旁等待的食客。老板和食客没有半点儿急躁和不耐烦。

**********
每一回走在鸡场街,都会经过地理学家咖啡馆,却没有一次在里头用餐。炎热的圣诞午后,决定品尝地理学家咖啡馆的食物。于是,点了一道咖喱饭和有机椰子当午餐。

这充满南洋风味的建筑,一棵芭蕉樹佇立在店的尾端,延伸到二楼的天台,以素食闻名,售卖拥有南洋风味的食物。咖啡馆分成室内和室外,室内有冷气;室外则面对街道。白天,它是人文咖啡馆; 晚上,摇身变成酒吧。但是,这里的夜晚也留了个空间给讲古堂,进行文化艺术活动,是马六甲一个难得有人文气息的咖啡馆。






一碟素食咖喱饭端上桌,多汁的饭适合在炎热,没有胃口的下午吃。杂锦咖喱有马铃薯、豆腐干、红椒、青椒、长豆、包菜、还有店家推荐的Tempeh为主要的食材。Tempeh 被炸得香香的,嚼起来脆脆的,有一丝咸味。Tempeh 是经过发酵处理的黄豆块,还没有经过烹调的Tempeh 味道让人生畏,经过烹煮后,香脆无比。这种营养价值高的食材,是每次去嘛嘛档的首选。

选择坐在没有冷空调的空间,听着荧幕上播放的音乐夹杂着人潮声,环顾周围的人、事、物和迎面吹来的热风哈拉一下。吸允着有机椰水,很消暑。看着外面来来往往的人潮,感受圣诞的热闹气氛。

**********
走在人潮多得让人觉得闷热的鸡场街夜市集,一边看看这里佳节周末夜晚的样子,一边寻找晚餐的落脚点。不知不觉走到班底街,在一间不起眼的店门前徘徊,老板就趋前问我要不要吃饭。

想了一想,决定坐下来。还记得两年前,有一回到马六甲,那个大喇喇的赖友人带我吃过这间店的肉羹饭。这一个圣诞夜,独自重回这店铺用餐,另有一番滋味。70年历史的德和兴老店,经营了四代还是没有华丽的装潢。虽然店坐落在安静的班底街,但是仍然客似云来。





这里闻名的肉羹饭有多种选择 — 三层肉、猪肠、杂锦、瘦肉等,任君选择。点了瘦肉羹和芋头饭。友善的老板端上热腾腾的肉羹汤,呷一口热汤,那味道有点像肉骨茶,可是有一股浓浓的药材味。软软滑滑的猪肉吸收汤汁,入口没有腥味,吃起来很有嚼劲。口里还残留着药材汤的香。白豆腐浸在汤里,呈褐色,硬度刚好的豆腐吃在嘴里能吃到豆的微香。白豆腐没有喧宾夺主,也没有被香浓的汤汁抢走豆的甜味。

一碗芋头饭配上一碗热呼呼而不油腻的肉羹。笑脸迎人的年轻老板很友善,为我加汤。喝着香浓的汤,可以感受到处理食物的用心和大城市缺乏的那一份食物人情味。



2009年12月21日星期一

有乡音味道的冬节丸

tang villa


冬至前夕,一场<冬至.乡音考古.民俗演祭> 在富贵唐城的人文公园上演。

星期天的早上天气阴凉,感谢天公保佑让表演顺利进行。早上八点半左右,一众民间艺人已经在更衣室开始化妆。推开那道玻璃门,看见月英姐正在练唱。她用一贯的热情和我打招呼,然后继续埋头彩排。我拿着相机在冷冷的化妆间里转来走去,不停地按下快门。他们的谈话在耳边此起彼落,月英姐偶尔用她俏皮的口吻逗我说话,我有一句没一句地回应她,有时也说上几句玩笑。

folk artist


当上妆过程在镜头下被放大时,他们脸上的岁月痕迹并没有被一层层的胭脂水粉给遮掉。这些民间艺人还打趣地说不要把镜头靠得太近,不然就用电脑修饰,好让看起来年轻一些却不夸张。其实,我倒觉得就是时间的艺术品为他们增添一份味道,人生历练的美好。

十一点,所有民间艺人准备就绪。月英姐在这座人文公园简单的艺术装置棚子里开始掌板。古时候通讯不发达,戏班都是敲锣打鼓召集人们前来看戏,所以我们用一分钟来感受开演前的热闹。接着,月英姐、桂华姐和吉安用华语、闽南话、潮州话、广府话和海南话演唱一首以琵琶和古琴伴奏的《戏游月令。乡音考古》,用乡音说出十二个月的民间节日和民间故事。马来西亚式的Rojak语言,让人听得过瘾。

folk artist II


接下来是一班来自瓜雪沙白县福建会馆的南音团呈现《梧桐落叶》。在懒洋洋的阴天周末,听南音会容易去约会周公。是这样吗?现场的观众也许不懂南音,但是仍然静静地欣赏着从前皇帝吃饭时弹奏的音乐。如今,我们身在二十一世纪还有机会让耳朵享受皇帝般的待遇,在这宽敞安静的公园里,我们也好像变得很贵族了。

福建南音的缓慢之后,转换一下情绪,来些好玩的海南戏曲。这一出<求姻缘>有一段唱词没有脚本,因为媒人婆月英姐每一次会随着演出的主题或者场地,即兴创作。虽说是唱海南戏曲,只有手册没有字幕的情况要引起观众的共鸣,她在即兴演出的部分会穿插华语和广府话。话说,媒人婆配合场地和环境介绍了一位有钱公子给朋友的女儿,有这样一段有趣的唱词:有样东西买的人用不着,用的人不知道,间接还替场地赞助商打广告,把现场的观众都逗笑了,掌声连连。

接着,是世界物质文化遗产 —古琴的演奏。从前,古琴是文人必学的乐器,琴棋书画,以琴为首,此琴乃是古琴。诗人李白的诗歌,在四百多年前和古琴结合,为琴歌。除了古琴的演奏,吉安还唱了一曲琴歌。《关山月》和琴声悠悠地飘在空中,听一曲李白的诗歌,似乎沾多一分文人的气质。

悠扬的琴歌结束了,上演广东粤剧,剧目是《风阁恩仇未了情》。身穿鲜艳戏服出场的两个演员都是业余的艺人,真不得不让人为他们坚持的精神感到钦佩。这出戏应该最能引起共鸣,除了它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乡音之外,剧目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纵然演出播放的是伴唱带,故事有些凄惨,不过观众还是很陶醉在表演中。

十二月二十日,我们在有人文气息的墓园,用各种语言唱着冬至的乡谣,以客家山歌作为结束。在冬至前夕品尝,多了乡音味道的冬至丸,那一份香味在嘴里回旋。

P/S:很多人因为演出的场地是墓园而有所避忌。然而,冬至也有祭祖的意义存在。人总会在某个时候归为尘土,现代人更是有计划地为自己安排身后事。既然如此,何惧之有?

2009年12月13日星期日

佛化婚礼

教堂的婚礼给人庄严的感觉,有牧师的见证、有交换戒指的仪式、有对彼此的承诺、有圣歌、有钟声。那么,佛化的婚礼会有什么呢?原来仪式上大同小异。宴会场所里有法师的见证、有交换信物的仪式、有对彼此的承诺,更有大家一起诵吉祥经。一样庄严肃穆,一样令人感动。

新娘手捧着鲜花,身穿白色礼服,挽着那容光焕发的新郎,在众人的掌声和佛教结婚进行曲中步入会场,接受亲戚朋友的祝福。随后,新郎和新娘用香、鲜花和水果礼敬三宝。接着,大家在师傅的带领下唱诵吉祥经。诵经完毕,传闻师父提到这对新人早在大学时期因为佛学种下这段美好的姻缘,也略略说到两人在学佛道路上的精进。接下来,师傅问了两位主角以下的问题:

新郎(新娘),你今天愿意娶新娘为妻(嫁给新郎为妻),你是发自内心真正的爱吗?
新郎(新娘),你对新娘(新郎)的爱能永远不变吗?
新郎(新娘),你既然决定娶新娘为妻,你能永远负起做一个好丈夫,好爸爸(贤妻良母)的责任吗?

双方很笃定地回答所有的问题,心中的喜悦随着他们的回答变得满满的。在众人的见证,一对新人在结婚证书上签名,再由师父盖章。看着眼前的一切,我全身起疙瘩。心里蹦出一个疑问:要用多少爱才能包容彼此?要用多久的时间经历考验才能那么笃定地牵着对方的手走完人生路?他们在佛陀面前交换信物,对彼此许下承诺,携手走向人生另一个阶段。就这样,我以为仪式完成了。主持人在这个时候要求新人向双方家长献花顶礼,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一幕没有太多话语,全场屏息静观。我的鼻头酸酸,眼眶热热的,原来脸颊早已流下泪水。后来才发现,身边的友人都因为感动而流泪。

吃完第三道菜,我们社区十八的学员给一对新人带来小小的意外惊喜。一行人围在新人桌子旁边唱起社区之歌—<善苗萌心田>。没有经过彩排的我们果然少了些默契,一开始脱拍,歌曲中段也出现小状况。不过,我们还是乐在其中,坤珑行者更是携着妻子起来合唱。歌曲虽然只有简单的吉他伴奏,不过带动了全场的气氛,喜悦的音符也到处乱窜。同时,我们也献上一份承载着满满祝福的自制日历给他们。另一群朋友也应新人的要求,即兴唱起佛教的结婚进行曲,好不热闹。

佛化婚礼宴客的全是素食,可是却少不了敬酒(我们都以茶代酒)的仪式。在新郎新娘被请上台敬酒的时候,主持人要他们对彼此说出感谢的话。在传统华人的家庭里,我们鲜少把爱说出口,更何况在众目睽睽之下要说出感性的话,怪别扭的。然而,两人都落落大方地在众人面前道出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感受。我不禁暗自佩服他们的勇气。

曲终人散,我们留下满满的祝福,带着欢喜的心离开。托坤珑行者的福,让我有机会见证佛化婚礼。

2009年12月2日星期三

叫人敬而远之的事情

在标榜精明化的公司上班在将近一年,最令我百思不解的是那些额外的花费。它是一个恐怖到不行的家伙,随时让我们忍痛抽出钱包里花花绿绿的钞票,却又如此心不甘情不愿,只好躲在别人后面变成小人。

员工福利好不好,工作是否有效率,暂且不论。这里有个奇怪的现象,在不算大的平方空间,离开的人一个接一个,频密得嘴巴呈O形的反应都来不及出现。再者,“可爱”的是竞争和发展的空间就像心跳仪器上宣布死亡的那条线一样的工作环境,小人竟然也能冒出头来针锋相对,甚至可以违背良心来对待一个老师级的前辈。是我忘了,他们哪会和你谈论关于良心的课题。只会为自己在公司多年的遭遇平平不忿,然而却没有时间和勇气去照照自己的真实模样,为何坐不了一直向往的位子,为何在其位者不得其权。

一间公司,不论大小,总会送上帛金给失去家人的同事,也会在某个同事的宝宝满月后送上礼篮,聊表心意。可是,这里有个奇怪的文化。要用上“文化”来形容这样的情况,还真是糟蹋这两个有内涵的字呢!每逢同事的家属去世或同事的宝宝出世,就会出现一个大信封和一张名单。每个人像小学生回答填充似的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标准”的数额。不晓得是不是他们都爱告诉别人自己很有钱,还是无形中哪个王八家伙把它变成不成文的规定,连数额都是不变的,庆幸那不是个大数字。

最近又是钱包和心灵受苦的日子,发生了两件好笑的事情,让我对这些共事的人刮目相看。话说近来有两个同事先后脚接着生产,宝宝满月后送上满月糕饼,也意味着我们需要毫不犹豫地从钱包里拿出钞票。对于向来没什么好感,不敢恭维她的处事方式的同事,我和另一个同事断然拒绝“聊表心意”。谁知道和她很要好的同事,竟然向另一个没有付钱的同事开口询问。我们只能说抱歉,我们只是低薪的打工一族。既然交情可以用钱衡量,我们只好厚着脸皮“照顾”自己的钱包。吃在嘴里的弥月糕饼,怎么也感受不到喜悦。

其实,并非吝啬那一点钱,而是觉得为何使人感觉受强迫?既然公司已经表达那份心意,是不是意味着其他人是否要给帛金或买礼物以示一番心意,该有选择的余地。这种时候,最羡慕就是市场部的同事,往往能“逃过一劫”。不过,现代人的物质观念可真是侵蚀人的脑袋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在上司外婆去世的时候,同一部门的鸡婆同事竟然呛声责问帛金的数量为何那么少,还要求人事部的同事逼迫大家一起“出一分钱”。她的目的是什么,用不着我花心力去猜测。但是,这该是心甘情愿的才有意义吧?!

我百思不得其解,干吗非得让其他人知道自己付多少钱?那不是应该有所保留吗?难不成要一一说明谁给了多少是为了 “方便”礼尚往来?还是可以以此衡量彼此之间的交情?两者都成立的话,那么可以省却数字和名单,反正大家给的数额都一样,那么也意味着大家的交情也是一样的?

这是一种可以消费和可以被消费的事情,任你说我不懂人情世故也好,说我小气也罢。我不敢恭维这样的文化。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