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九五>是一部以客语发音的台湾本土史诗电影,导演洪智育经过文史考究带观众重返一八九五年的乙未战争,故事讲述苗栗客家人在一八九五年抵抗日本人入侵的过程。
电影里刻画了客家文化以及客家人执著和固执的个性。影片有不少让人热泪盈眶的画面,更有一些煽情的画面。许多观众对电影的某些情节摸不着头脑,尤其镜头拍摄日本天皇仁慈的一面,观众不禁疑惑这些情节的真实性。虽说是史诗电影,导演洪智育再创作的过程难免会加入自己的想法,所有的细节也是经过艺术加工。姑且不论对错,我们可以看到导演尝试透过艺术对历史作出救赎。
<一八九五>让我惊讶的并不是它以客语发音,而是剧中的演员全都不是客家人,为了拍摄这部戏刻苦地学了半年的客家话。另一个惊喜是电影音乐。郑伟杰负责整部戏的配乐制作,刻意将西洋乐器演奏得像中国乐器,悲伤的音乐充满浓浓情感和不舍。片尾曲则是加拿大的民谣歌手马修连恩收录在其专辑的一首歌,歌曲不是为电影量身定做的,是他到台湾进行民谣采集工作,在新竹的义民庙有感而发写下一首歌。马修连恩找来台湾的客语歌手谢宇威和诗人陈永淘谱写客家歌词和演唱。这两首歌曲没有战斗片一贯的悲情旋律,反而以比较轻快的音符带出那淡淡的哀伤。不但为电影音乐注入新生命,也为跨界的合作掀开新的一页。
倘若把整部电影放到马来西亚的环境来看,我们应该学习宽容地对待历史。除此之外,我们的本土意识仍然有待觉醒。在多元的环境里,任何不同语言的艺术形式在自己的圈子里进行创作,甚少跨界合作。或许,我们要走进彼此的圈子吸收不同的养分才能塑造本土元素的作品。对于文化的推动不仅仅靠着艺术工作者的努力,观众的自觉更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