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日星期一

三山九九重阳节

中国人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庆祝重阳节。根据记载,重阳登高望远具有趋吉避凶,步步高升的意义。1989年,中国政府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推崇倡导的是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观念,为此节日增添了现代意义。



重阳节除了登高,其他庆祝活动包括遍插茱萸,饮菊花酒、赏菊、吃重阳糕、放风筝。中国的秋天正值菊花盛开;马来西亚四季如夏,没有菊花盛开的季节。庆典这一天,兴安会馆前,有人义卖菊花。在这里,我们奉行象征意义上的赏菊活动。除了沿袭赏菊的习俗,祭祀团和登山者也在登山途中,向古墓献菊花,以示对先人致敬。重阳节佩戴茱萸有消灾避难的功能,在热带雨林,登山者佩戴一种和茱萸有着相同特征和意义的植物 — 抹草。

这里没有一大片菊花盛开的景观,没有用菊花酿成的酒,市场上也无法买到菊花酒。传说重阳节喝菊花酒能延年益寿,为了在意义上保留这个习俗,主办当局在活动当天准备菊花茶让登山者享用。老少咸宜的菊花茶,清凉消暑,因此成了本土重阳节的应节饮品。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但是在大马,几乎无人知道重阳糕长什么样子。据说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因此主办当局用九层糕代替重阳糕。九层糕是娘惹的糕点,有步步高升的意义,也是喜事和节庆的糕点。这个替代品不偏离重阳糕的涵义,亦符合国情。登高,没有菊花酒和重阳糕,而是享用菊花茶和道地的九层糕。这里的重阳节融合了本土的元素。

2007年,马六甲州华堂青发起 <三山九九。重阳登高> — 三山是指三宝山(三宝山是由三座山形成的),九九是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登高则是指重阳节登高踏青的习俗。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在三宝山上庆祝重阳节,旨在大马推广这个被海外华人忽略的节庆。今年,重阳节庆典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


去年的重阳节,人在马六甲却没有参与其盛。多次游逛这座城市,不曾走进这座见证华人先贤南来历史的三宝山。2009年11月1 日,终于有机会参与马六甲三宝山上的重阳节盛会。星期六早上七点,三宝山下的兴安会馆人潮拥挤,男女老少身穿象征吉祥、喜庆、并有驱逐邪恶功能的红色上衣,用热情的红色唤醒慵懒的清晨。经过昨夜雨水的洗涤,早晨的空气特别清新,晴空中朝阳徐徐上升,绽放暖意。

在登山之前,舞狮团队在兴安会馆舞动暖场。随后,培风中学的学生拿着二十四节气的红色旗子,群众手持红气球和菊花跟在锣鼓队和舞狮的后面,浩浩荡荡地登上三宝山。长长的人龙沿着小径上山,红彤彤的人海把三宝山染成一片红花雨,伴着锣鼓声和舞狮,振奋了大家的精神。身穿红衣,踏青三宝山这
块记录先人南来历史的文化绿地,寓意深远。



大约八点半,队伍抵达山峰。山峰上已经设好祭坛,放着一个刻有“华人文化节,薪火相传炉”的香炉和一桌子的供品。在这里举行的祭祖大典,并没有任何宗教色彩,只是为了祭祀先贤,同时象征华族的薪火相传,并要后辈谨记先人刻苦耐劳的精神。各华团代表上香供奉后,主祭朗读祝文。随后,焚烧祝文、放飞鸽子和红气球祈福。


在三峰的一棵树下,有另一番景观。那是<三山九九.乡音考古.民俗演祭>,结合艺术装置、茶道、南音、书法和古琴的行为表演艺术。用三宝井挑来的水,在三宝山上泡茶,结合古琴伴奏南音的吟唱,以南音和书法说着先辈开山、晚辈行山和保山的故事。

除了山峰上和山脚下的文化艺术表演之外,环山踏青更是本地重阳节的重点活动。文史工作者的导览,让登山者能深入浅出地了解关于三宝山的历史,有机会接触名人的坟墓,同时能欣赏平时少见的植物和大自然的景观。踏青导览的目的是让群众更了解三宝山,可惜的是踏青的时间与游行的时间重叠,导览路线的安排也不同于登山的路线,因此导致许多人错过了三宝山其他值得一看的景点。我和两个友人并没有全程参与这一次的活动。在下山的时候,我们迷失了方向,看到马来古墓和先人的坟墓共存在三宝山上。

这些传统节日在流传的过程经历演变,或许现代人的情怀不再和古人相应。登高望远除了能欣赏风景,亦有追思先辈的意义。三宝山上的重阳节,具有传承文化,慎终追远的意义。

这个晴朗的早晨,我见到了庄严美丽的三宝山,见证<三山九九,重阳登高> 为推动民俗文化和保山而延续。


更多照片



没有评论: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