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5日星期六

希望之谷的倩影

熟睡的猫咪

慵懒的午后,慵懒的姿势



牙医诊所




东院被拆除后出现的高楼





社区的一隅

万绿丛中一抹殷红


美丽的倒影


荒置的福音堂

福音堂的侧对面


花圃观景


幼儿园


摄影花灯展




舞台装置


中阮演奏家王美玉和她的中阮

乡影道具


南音乐器

月英姐认真彩排中












化身民间艺人的过程

P/S: 民间艺人这一部分的照片多谢摄影人旨祥当天的指教

更多相关照片

2009年4月20日星期一

安静的等待

我坐在驿站等待,周日的早晨刚苏醒。人们安静地你来我往,没有互动地朝自己的目的前进。

埋头在文字里,我却无法专注于字里行间。偶尔,抬头看看身边同一座城市的陌生面孔,总会有几张脸让我好奇地想掀开那躯壳上的皮囊往内探看。

对街骨牌建筑物的右边,阴沉的云透出一丝金黄色的光。我凝视着它,幻想自己挥动心中的仙棒,让此景凝固在时间之中。然后展开翅膀飞向云床上俯视人间,或是随着照射的光线把我带到那个叫天堂的地方。

太阳按时值班。城市的日出少了海岸线那种娇媚迷人。它缓缓地从云层中出来,慢慢地放射光和热。那股微热和迎面而来的风,调和后温柔地洒在身上。


人们依旧在这里转站,我仍然在驿站等待,城市迈开了庸扰的生活脚步。

在希望之谷唱一阙难得的团圆

星期天的早晨,第一次踏足这个美丽的地方。炎热的早晨,安静的小镇,居民们的生活节奏依然如此缓慢。这里的周末可以看到外来的人在这儿活动,为它的宁静增添些许热闹。

在这个静谧的市镇,你我的脚步会不自觉地缓慢下来,甚至连说话都会变得轻柔,深怕会打扰它的沉默和扰乱它独有的节奏。幽静的地方,连小猫也变得慵懒起来。希望之谷,可以让你忘却尘世的纷扰,也很适合整理凌乱的情绪。

第二场<乡音之年.乡音考古.民俗演祭>走进被遗忘的历史,走入了被遗忘的古迹。4月19日,一众民间艺人在Sungai Buloh 麻风院粉墨登场,唱一阙难得的团圆。

这天的彩排和演出皆状况连连,然而观众和院民报以掌声和耐心的等待,足以让大家安下心勇往直前。虽然演出的过程因此而不完美,其实缺憾也是唯美的点缀。这一夜不仅仅是一场表演,看到的是民间艺人们对乡音的坚持,更为之感动的是文化得以传承。当晚,现场即兴加插一段表演—九岁的小男生唱南音。因为他的坚持,我们让这段没有被安排在流程表里的演出呈现在观众眼前。稚嫩的声音显得有点生涩却没有丝毫怯场。此刻,泪水悄然地溢满眼眶。

最后一曲<老城门>唤出了年轻人的愁,更唱出了前辈的乡愁。透过歌者的声音唱出了无奈的心情,更道出城门的萧瑟。望着一切的变化,守坐在古城的人们打开那扇门,看见的是远走的背影,期盼再次团圆。然而,当晚不仅仅有民间艺人的表演,更上演一幕幕真实的人情冷暖。一个对院民的关怀动作,对老人家的体贴和那些冷眼旁观者相比,那份贴心的感觉足以令人动容。原来我们最容易忘却的是最简单的事情。

曲终人散,留下恢复原貌的场地、建筑和小镇。他们来了,带给院民乡音难得的团圆,带我们走一次被遗忘的历史之旅。我们走了,留下依旧在小镇生活的院民,留下了回忆。观众走进来了,不是为了凑热闹,而是欣赏和回忆。观众走出这扇门,带着满满的感触,深深的感动。

聚众的在剧终之后离开,他们决定留下的是否已经烙下印记;我们能做的是把那些带走的故事和声音放入历史的储存库。

结束意味另一个开始,只是因为在乎所以在乎,它遗下失落的尾巴。

2009年4月16日星期四

茶香飘逸的夜晚

周公闯进茶园,碰见陆羽。他沏一壶茶,他呷了一口香醇的茶,他俩坐在花园品茗。

那一股香气充斥着脑袋挥之不去,而我唯有在一旁听着他们说故事。

与陆羽畅谈甚欢的周公,这一夜睡着在茶园里。

周末的错觉

推开大将书行的那扇门,眼前的一片书海让我眼花缭乱。

在里头游览了一遍,还拿不定主意要挑哪本书,《周末四重奏》让我的眼睛停留在架子上。于是拿起它,一个人地坐在微冷的书行里静静地看书。

记忆没有出现紊乱的话,回到那年的现代课堂上。老师挑了高行健的剧本—《周末四重奏》的一节作为课堂的文本之一。学期末,老师还把这出戏搬上了舞台。如今,可算是重读和完整地把它读完。翻开四重奏之一,同学表演的片断竟然随着剧情在脑海里上演。剧本形象化之后,没有排练的四重奏的另外三部曲也活脱脱地随之继续演出。

《周末四重奏》单纯地说着四个不同背景的人的想法。透过他们揭露人性、欲望、社会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等等。如此简单,如此生活化,如此轻描淡写。高行健在写剧本的过程中提供读者天马行空的思维空间。剧本的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的角度,随你的句读和诠释而改变。虚实场景交错,偶尔让人分不清现实与虚幻。对话、旁白或内心独白纵横穿插,你只需跟着感觉走,不用绞尽脑汁地解读。

两个小时的星期三下午恍如一个周末的上午。我置身在他们的别墅,与他们共度了周末时光。我缓缓地走进花园、林子,再悠悠地望着外头渐渐被夜色笼罩的天空。

今夜,抬头看见久违的星星。他们笑了,我也笑了。

思念

《说文解字》曰:“思字,容也,从囱声凡,思之属皆从思。” 思的古字上面是个“囱”即大脑的意思,因为古人认为大脑和心脏都是思维器官。《说文解字》又曰:“念,常思也,从心声心。”

科学的进步已经告诉我们,大脑是思考的器官;心脏则是负责输送血液。可是,古人认为心脏是思维的器官也不全然是错的。我们脑海里想起某一个人,也会在心的某个角落为他保留一个空缺。然而,有人驳斥说此心非彼心。可是心上挂念着那个人,字的结构上保留“心”字。所以,思念是结构主义的表现。

一首歌、一篇文章、一句话、一张照片......任何东西都能随时随地触动一个人对某人的思念。想念不一定苦涩,它可以像饭后甜品,让你在饱足之后多一丝牵动嘴角的满足。

此刻的我想起远方的你,像重播的和弦。我提着行李,漂洋过海把我的心晾在你的阳台上。我微笑了,打从心里对自己微笑。你笑了吗?

2009年4月13日星期一

芭蕾女孩的故事

照片取自网上



我以为他们是一对情侣,原来她和他是好朋友,他们站在我的面前侃侃而谈彼此的理想和生活。我静静地听着,偶尔偷瞄他们脸上的表情。

她从小学习芭蕾舞。她自认没有先天的舞蹈条件,因此她在一开始便意识到自己必须比别人更努力地练习基本的动作。她每天都抽空练习,甚至在脚受伤之后仍然没有间断练习。她练到脚趾头起水疱,脚板受伤而无力走路,都没有一丝放弃的念头。左脚出现状况之际,舞蹈考试却逼近。它赋予她的疼痛,她视而不见。为了应付考试,她到药房买了一支麻痹剂。终于,考试不但过关,还得到甲等。听到成绩时,她的泪水夺眶而出。因为她深深明白自己的努力付出换来现今的成就。

通过考试后,她继续朝舞蹈的另一个阶段前进。她不愿意就此放弃,因此左脚带来的伤痛并不能阻止她往前。从他们的谈话中,我质疑她的不甘心源自无法获得那一张芭蕾舞者梦寐的文凭,抑或不甘放弃自己的理想。也许只是单纯的不甘心。

我并不晓得她的左脚是如何受伤,从女孩的口中得知她花了不少钱去治疗那只左脚,而医生则劝告她不要再跳舞了。女孩告诉男孩说她坚持要跳舞的话,可以预见自己的下半辈子是坐在轮椅上过活。男孩责备她的执著,男孩不想看见自己的好友坐在轮椅上。“你很喜欢一样东西,可是你却不能做到,你不会明白那种有心无力的痛苦。”女孩对他说。

不过,女孩答应好好修养,让自己完全康复后才再次穿起舞鞋。我祝福她能继续翩翩起舞,在舞台上挥洒自如并绽放光芒。

这是一则在电动火车上听来的故事。

2009年4月9日星期四

桑影坠落。外一篇

坐在书桌前认真地斟酌着用字,抬头望向桌前的小闹钟,赫然发现两小时就这样从笔尖处划过。好久没有享受这样的时光。

回想在大学时期,同学之间搞了小小的文学圆桌,对于彼此的作品给予中肯的意见。最后一个学期,上了一门创作课,不得不写。离开校园后,我很少再提笔写作。

犹记得她在课堂上曾说过:体验生活就是你创作的来源。我也在星云文学颁奖礼上听过作家李翊君道出这一句话:灵感源自生活的经验。忙碌成为现代人的借口,或许更确实的说处在那个茫然时期的自己,没有用心地体会生活而导致无法抓住创作的灵感。

两年前,与一位久别的友人碰面。她从中学便开始写作,一直持续不断地投稿。但是,我很惊讶如今执教鞭的她仍然维持写作的习惯。她笑言是为了稿费而写,可是无论是否真是如此,我看见她写下了生活的痕迹。

今年初,我重新提笔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希望脚步再轻也能为踏过的足迹留下印记。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待笔头磨尖后可尽情地在白色的舞台上翩翩起舞。

我不擅长左手写诗,右手写小说;然,我在故我写,我手写我心、我思、我想。

桑影坠落

照片取自网上

风 吹起

西方的帘幕

窥见

那一朵昙花

找不到

延续 脉搏跳动的药方

他 熄掉所有的灯

她 留下一抹笑靥

熟睡在 时光的界限

品尝那碗孟婆汤

她已不再

是她 继续

一个人的旅程

2009年4月7日星期二

那一封寄不出的信

亲爱的阿公阿嬷:

您们近来过得可好?

这里的三月天常常下雨。偶尔细雨纷飞;有时倾盆大雨。潮湿的三月,总是不断地提醒着我要回家乡探望您们。

那一年,我随父母离开以后就甚少回去。当年两个小瓜的出世,成为妈妈不成文的借口,阻挡在回家乡的路上。如今,他们俩在没有您们的关爱下已经长大了。很多时候,我们因为您们的离去,连回去的动力也变得薄弱了。

屈指一数,您们离开已有十多个年头了。那个在您们呵护下的黄毛小丫头,尔今仍朝着梦想前进。从前,我是大人眼中的小孩,不被允许去探望您们;长大后的我们,忙于课业而难以腾出共同的空档回去给您们清理家园。

您们给我的那份关爱,我一直锁在抽屉里;我来不及在我懂事以后给予您们更多的关怀。然而,对您们的挂念不曾减少,愧疚更是被我整齐地折叠在那个角落。

阿公阿嬷,请您们原谅我在今年的清明节又失约了。

06042009
22:20

2009年4月6日星期一

如今心田上悬着你的心

我在时间的流失中
对你呐喊
你的细语 是时间的脉搏
的嘀嗒嗒地在耳际边 环绕
思绪 兜转在无尽的路口
念你如昔
在 那个
暗昧懵懂 的时光
夜长梦多
里头隐藏着柠檬
漫漫星空
延续两个星座的遥望

2009年4月4日星期六

感动的美好

















Yasmin Ahmad 部落格的地址是 Yasmin the storyteller,她的确是一个善于用镜头说故事的人,说着关于本土的故事,说着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故事。曾经在中文电台听过关于她的访问。她在访谈中提及她的电影主体围绕着“情” 字(Kasih Sayang)展开叙述,三部曲里头刻画不同阶段的感情。

犹记得在大三的创作课堂上认识这位本土的马来导演。当时,老师在课堂上放映《Sepet》,让当时的我们都有冲击。而且,我们在观赏电影之后进行轰轰烈烈的分组讨论。大三结束之际,她的第三部曲《Mukshin》上映了。我当然不会错过到电影院去观赏。也许是错失了观赏《Gubra》,故事仿佛出现了断层。但,当时依然感觉到影片里纯纯的爱。

雅斯敏的第六部电影《Talentime》,一切从才艺表演开始说起。舞台上最耀眼的不是那群学生的才艺表演;而是他们之间的情感叫你为之动容。三大民族的交集在影片中是多么地自然不做作,连演员说话的Rojak方式都是你我最为熟悉的。也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画面很煽情。尽管如此,各族之间的交流没有电视广告那样恶心。

这部电影,悲喜交集。故事从霹雳一间中学的课室说起。

充满诗意的Melur和生活在无声世界的Mahesh从Orkid及Jason的感情中升华了。Mahesh 对自己的无声感到很抱歉,他的愧疚换来了Melur的谅解—“when you are silent,you are speaking, when you are speaking,you are silent” 他俩在沟通的障碍中取得胜利。他们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情感,更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家人。当Mahesh和Melur两人共处一室并睡着,这样静谧的画面竟然可以让人流下感动的眼泪。那份爱是单纯且永恒的。

家人之间的爱在不同的环境里有着不同的故事。Melur 是身处在幸福开通的马来家庭里,一家人有着温馨的互动。夫妻之间、母女和父女之间的感情毫无掩饰,坦荡荡地面对彼此。Hafiz是一个需要照顾生病母亲的中学生。开朗的母亲和积极的儿子相依为命,在情感上互相依赖;母亲更成为Hafiz创作灵感的来源。他们是对方生命中的泉源和天使,是支撑自己往前走的力量。纵使母亲离开的那一刻,Hafiz也只是静静地陪在母亲的身边。他坚持履行对母亲许下的承诺,他及时出现在表演的舞台上。当Hafiz 唱着一曲《Pergi》时,那份内敛而深厚的感情足以让泪水缺堤。

从Mahesh的母亲口中透露一个印裔家庭上一代人对于印裔回教徒的刻板印象和担忧;然而,年轻一代的儿女无法理解这样的误解。透过Mahesh舅舅的死亡让我们看到,往往伤害自己的人不是其他族群,而是自己的族群。我们害怕其他的种族是由于我们对他们的不了解,怯步和徘徊从而产生猜疑。

在演奏二胡的Kahoe身上,我们感受到典型华人社会的小孩。输不起的态度,对友族的偏见让他诬赖Hafiz作弊,他试图以这样的方式保护自己。误会在他们之间筑起一道无形的墙。可是,在得知Hafiz母亲离他而去的消息,他顿时明白什么似的。

一切的仇恨和隔膜最终在Kahoe和Hafiz在台上的拥抱中化解了。

陈氏书院的乡影

陈氏书院的天井处


正在化装的月英姐


“让我来帮你吧!”


镜子中的你和现实中的我互相呼应


桂华姐的海南戏曲造型


我们回到了过去


化身乡音采集人的吉安


古今对比,一半的你,一半的我


表演就绪


雨景中朦胧的陈雯老师


陈雯老师的古琴


潮州弦诗乐团的彩排


南音团的老艺人和他们的乐器


(左起)国际作曲家余家和、古琴演奏家陈雯及
中阮演奏家王美玉,有古典气质的画面


演出当晚座无虚席


绵绵细雨带不走观众的感动


乡音乡影摄影展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