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7日星期二

回到过去,感受沁凉

在没有电视机和收音机的年代,阿公阿嬷的消遣活动就是看潮州大戏、福建歌仔戏、或粤剧。随着时代脚步前进,这些古早的消遣逐渐褪色,取而代之的是高清电视屏幕。

瓜雪南音团一班老艺人带着几个唱福建南音的中学生,不畏风雨远道而来,令人为之动容。乡音渐行渐远的年代,懂得说方言乡谣的都是四、五十岁的老人家。客家山歌王— 丘惠中老师、海南戏剧艺人 —月英姐和桂华姐让我们看到他们在传承乡音的路上不遗余力,也看到他们极力创作,为乡音文化注入新的元素。纵然他们乐观开朗,可是他们却见证乡音一步一 步地走上末路,内心难免戚戚焉。

“2009年,这是最坏的年代,也是最好的年代。这是文化来搭台的时代,还是经济来唱戏的时代?是乡音迫切需要我们,还是我们迫切需要乡音?这一刻,让我们静静地回想……”白色情人节的晚上,陈氏书院这座百年古迹正上演民俗演祭,带我们回到那个纯朴的时代。这一段开场白听得我全身鸡皮疙瘩。在讲求利益的年头,乡音似乎没有存在的价值,可是乡音迫切需要我们,不是吗?语言是时代里最容易消失的东西。当长辈们离开,晚辈们不再学习,乡音没有及时被保存,珍贵的乡音就随着长辈们的离开而消失,我们或许再也听不到曾经熟悉的乡音了。

周末的晚上,不管什么籍贯,无论男女老少,大家齐聚一堂。我们听到潮州大锣鼓的喜庆氛围、看到海南戏曲粉墨登场、感受客家山歌的豪迈及福建南音的缓而不慢。这些景象一幕幕地重现眼前,那些老人家脸上流露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年轻人走近属于爷爷奶奶的时光,感受他们来不及参与的美好。纵使我们可能听不懂其他籍贯的乡音,但是我们依然能感受民间艺人们的用心,被他们的表演逗乐。这一夜飘逸另一种浪漫的情怀。

当晚,这些民间艺人都成为镁光灯下的焦点。凭着一股维护乡音为己任的信念,他们的付出却换来萧瑟。虽然浓妆艳抹,却掩饰不了脸下的沧桑。

这个晚上,陈氏书院飘着雨,散溢着古早味。

没有评论: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