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3日星期一

芭蕾女孩的故事

照片取自网上



我以为他们是一对情侣,原来她和他是好朋友,他们站在我的面前侃侃而谈彼此的理想和生活。我静静地听着,偶尔偷瞄他们脸上的表情。

她从小学习芭蕾舞。她自认没有先天的舞蹈条件,因此她在一开始便意识到自己必须比别人更努力地练习基本的动作。她每天都抽空练习,甚至在脚受伤之后仍然没有间断练习。她练到脚趾头起水疱,脚板受伤而无力走路,都没有一丝放弃的念头。左脚出现状况之际,舞蹈考试却逼近。它赋予她的疼痛,她视而不见。为了应付考试,她到药房买了一支麻痹剂。终于,考试不但过关,还得到甲等。听到成绩时,她的泪水夺眶而出。因为她深深明白自己的努力付出换来现今的成就。

通过考试后,她继续朝舞蹈的另一个阶段前进。她不愿意就此放弃,因此左脚带来的伤痛并不能阻止她往前。从他们的谈话中,我质疑她的不甘心源自无法获得那一张芭蕾舞者梦寐的文凭,抑或不甘放弃自己的理想。也许只是单纯的不甘心。

我并不晓得她的左脚是如何受伤,从女孩的口中得知她花了不少钱去治疗那只左脚,而医生则劝告她不要再跳舞了。女孩告诉男孩说她坚持要跳舞的话,可以预见自己的下半辈子是坐在轮椅上过活。男孩责备她的执著,男孩不想看见自己的好友坐在轮椅上。“你很喜欢一样东西,可是你却不能做到,你不会明白那种有心无力的痛苦。”女孩对他说。

不过,女孩答应好好修养,让自己完全康复后才再次穿起舞鞋。我祝福她能继续翩翩起舞,在舞台上挥洒自如并绽放光芒。

这是一则在电动火车上听来的故事。

2009年4月9日星期四

桑影坠落。外一篇

坐在书桌前认真地斟酌着用字,抬头望向桌前的小闹钟,赫然发现两小时就这样从笔尖处划过。好久没有享受这样的时光。

回想在大学时期,同学之间搞了小小的文学圆桌,对于彼此的作品给予中肯的意见。最后一个学期,上了一门创作课,不得不写。离开校园后,我很少再提笔写作。

犹记得她在课堂上曾说过:体验生活就是你创作的来源。我也在星云文学颁奖礼上听过作家李翊君道出这一句话:灵感源自生活的经验。忙碌成为现代人的借口,或许更确实的说处在那个茫然时期的自己,没有用心地体会生活而导致无法抓住创作的灵感。

两年前,与一位久别的友人碰面。她从中学便开始写作,一直持续不断地投稿。但是,我很惊讶如今执教鞭的她仍然维持写作的习惯。她笑言是为了稿费而写,可是无论是否真是如此,我看见她写下了生活的痕迹。

今年初,我重新提笔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希望脚步再轻也能为踏过的足迹留下印记。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待笔头磨尖后可尽情地在白色的舞台上翩翩起舞。

我不擅长左手写诗,右手写小说;然,我在故我写,我手写我心、我思、我想。

桑影坠落

照片取自网上

风 吹起

西方的帘幕

窥见

那一朵昙花

找不到

延续 脉搏跳动的药方

他 熄掉所有的灯

她 留下一抹笑靥

熟睡在 时光的界限

品尝那碗孟婆汤

她已不再

是她 继续

一个人的旅程

2009年4月7日星期二

那一封寄不出的信

亲爱的阿公阿嬷:

您们近来过得可好?

这里的三月天常常下雨。偶尔细雨纷飞;有时倾盆大雨。潮湿的三月,总是不断地提醒着我要回家乡探望您们。

那一年,我随父母离开以后就甚少回去。当年两个小瓜的出世,成为妈妈不成文的借口,阻挡在回家乡的路上。如今,他们俩在没有您们的关爱下已经长大了。很多时候,我们因为您们的离去,连回去的动力也变得薄弱了。

屈指一数,您们离开已有十多个年头了。那个在您们呵护下的黄毛小丫头,尔今仍朝着梦想前进。从前,我是大人眼中的小孩,不被允许去探望您们;长大后的我们,忙于课业而难以腾出共同的空档回去给您们清理家园。

您们给我的那份关爱,我一直锁在抽屉里;我来不及在我懂事以后给予您们更多的关怀。然而,对您们的挂念不曾减少,愧疚更是被我整齐地折叠在那个角落。

阿公阿嬷,请您们原谅我在今年的清明节又失约了。

06042009
22:20

2009年4月6日星期一

如今心田上悬着你的心

我在时间的流失中
对你呐喊
你的细语 是时间的脉搏
的嘀嗒嗒地在耳际边 环绕
思绪 兜转在无尽的路口
念你如昔
在 那个
暗昧懵懂 的时光
夜长梦多
里头隐藏着柠檬
漫漫星空
延续两个星座的遥望

2009年4月4日星期六

感动的美好

















Yasmin Ahmad 部落格的地址是 Yasmin the storyteller,她的确是一个善于用镜头说故事的人,说着关于本土的故事,说着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故事。曾经在中文电台听过关于她的访问。她在访谈中提及她的电影主体围绕着“情” 字(Kasih Sayang)展开叙述,三部曲里头刻画不同阶段的感情。

犹记得在大三的创作课堂上认识这位本土的马来导演。当时,老师在课堂上放映《Sepet》,让当时的我们都有冲击。而且,我们在观赏电影之后进行轰轰烈烈的分组讨论。大三结束之际,她的第三部曲《Mukshin》上映了。我当然不会错过到电影院去观赏。也许是错失了观赏《Gubra》,故事仿佛出现了断层。但,当时依然感觉到影片里纯纯的爱。

雅斯敏的第六部电影《Talentime》,一切从才艺表演开始说起。舞台上最耀眼的不是那群学生的才艺表演;而是他们之间的情感叫你为之动容。三大民族的交集在影片中是多么地自然不做作,连演员说话的Rojak方式都是你我最为熟悉的。也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画面很煽情。尽管如此,各族之间的交流没有电视广告那样恶心。

这部电影,悲喜交集。故事从霹雳一间中学的课室说起。

充满诗意的Melur和生活在无声世界的Mahesh从Orkid及Jason的感情中升华了。Mahesh 对自己的无声感到很抱歉,他的愧疚换来了Melur的谅解—“when you are silent,you are speaking, when you are speaking,you are silent” 他俩在沟通的障碍中取得胜利。他们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情感,更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家人。当Mahesh和Melur两人共处一室并睡着,这样静谧的画面竟然可以让人流下感动的眼泪。那份爱是单纯且永恒的。

家人之间的爱在不同的环境里有着不同的故事。Melur 是身处在幸福开通的马来家庭里,一家人有着温馨的互动。夫妻之间、母女和父女之间的感情毫无掩饰,坦荡荡地面对彼此。Hafiz是一个需要照顾生病母亲的中学生。开朗的母亲和积极的儿子相依为命,在情感上互相依赖;母亲更成为Hafiz创作灵感的来源。他们是对方生命中的泉源和天使,是支撑自己往前走的力量。纵使母亲离开的那一刻,Hafiz也只是静静地陪在母亲的身边。他坚持履行对母亲许下的承诺,他及时出现在表演的舞台上。当Hafiz 唱着一曲《Pergi》时,那份内敛而深厚的感情足以让泪水缺堤。

从Mahesh的母亲口中透露一个印裔家庭上一代人对于印裔回教徒的刻板印象和担忧;然而,年轻一代的儿女无法理解这样的误解。透过Mahesh舅舅的死亡让我们看到,往往伤害自己的人不是其他族群,而是自己的族群。我们害怕其他的种族是由于我们对他们的不了解,怯步和徘徊从而产生猜疑。

在演奏二胡的Kahoe身上,我们感受到典型华人社会的小孩。输不起的态度,对友族的偏见让他诬赖Hafiz作弊,他试图以这样的方式保护自己。误会在他们之间筑起一道无形的墙。可是,在得知Hafiz母亲离他而去的消息,他顿时明白什么似的。

一切的仇恨和隔膜最终在Kahoe和Hafiz在台上的拥抱中化解了。

陈氏书院的乡影

陈氏书院的天井处


正在化装的月英姐


“让我来帮你吧!”


镜子中的你和现实中的我互相呼应


桂华姐的海南戏曲造型


我们回到了过去


化身乡音采集人的吉安


古今对比,一半的你,一半的我


表演就绪


雨景中朦胧的陈雯老师


陈雯老师的古琴


潮州弦诗乐团的彩排


南音团的老艺人和他们的乐器


(左起)国际作曲家余家和、古琴演奏家陈雯及
中阮演奏家王美玉,有古典气质的画面


演出当晚座无虚席


绵绵细雨带不走观众的感动


乡音乡影摄影展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