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就像一粒米,米煮熟成饭,饭熟了就要吃,吃了就要消化,消化后就要大出来,我们都是死定了!”
这段话不断在剧中被重复,我从来没有想过米米粒和死亡可以有直接关系,但原来是同工异曲,两者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华人有句俗语说:民以食为大,我们重视吃饭这件事;华人葬礼多繁文缛节,我们何尝不是重视死亡这件事,却避讳谈论它。
我们都曾经历亲友的逝世,电视剧也常出现死亡的情节,比如说换重症的病人被急求,或者意外死亡的剧情,也许有被这些情节打动而掉过几滴泪,或者被勾起伤痛而痛哭过。经过电视剧潜移默化之后,急救深深烙在我们脑海里,另外促成非急求不可的原因是基于我们对亲人的不舍。关于急求不急求,原著及舞台剧提供了我们更好的思考空间。剧中的冯爸爸和方太太强调不接受急求,两人同时出现在舞台念出一段对白,其中提到:感谢疾病带走我,因为我们有时间好好准备和道别。因为不舍,所以我们更需要好好说再见;因为再也见不到,所以不要留下遗憾离开。
要如何好好说再见,你可以决定你想要的形式。我喜欢方太写给女儿的信,她交代女儿:我希望我走后,你可以跟我说bye bye,我也希望你可以哭,因为眼泪让你更有温度。是的,我们都被灌输不可以在去世的人面前哭,因为这样他们会走得不安心。当初外婆逝世时,我也被这样告知。即便是疾病带走了外婆,我并没有得到允许可以跟她道别,甚至见到最后一面。千万不要一昧地认为小孩都不懂事,忽略了他们也会经历丧亲之痛。年纪小小的我,其实躲起来哭了,哭让我们更有温度,不需要掩饰丧亲的痛苦,只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对这件事。现在的我知道当初的眼泪是爱的表现,是应该被允许的。
原来以死亡为主轴的戏剧搬上舞台,是如此触动人心,让人更贴近死亡。虽然我曾观赏改编自《十四堂星期二的课》舞台剧,演员的演技非常精湛,仿佛是从书里走出来的,但当下没有强烈感受死亡在身边。这一次,投入观赏之余,也体会到剧中人物的心情变化,进行情境思考。
谢幕之后,从场内到场外每一个人都跟我说:“谢谢你来看戏。”我也谢谢他们的演出与付出,让更多的观众可以更直接地面对死亡的议题,同时也可以重新经验那些伤痛而得到疗愈。
剧终之后,我依然害怕死亡。我希望自己可以优雅地死去,但我无法决定最后的结果,不过我可以选择跟身边最爱的人好好道别,为自己生命的最后一趟旅程画下美丽的句点。
生命影响生命,但愿善终的种子慢慢发芽,茁壮成长,在每个人心中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美丽终点》观后感,剧本改编自冯以量《善终》)
2 条评论:
这一部舞台剧我也是有支持, 听着演员的呐喊声, 我起了鸡皮疙瘩, 想象着如果发生在我身上的话, 我会如何。 善终这本书, 我读着读着, 眼泪不自觉流出来, 其实我也害怕面对着亲人离开。
题外话, 原来你也是来自Kajang...
谢谢你的留言。:)
我有被感动,没有把比较技术性的要求写出来,不过有跟剧团阐明了自己的想法。
诶,我们该不会这么巧看了同一场吧?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所以下意识搁着书没有看。
题外话:你是来自Kajang?我看到你的资料上写K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