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0日星期二

家。和。你

Photobucket



从工作坊回来了,带着轻松的心情、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满满的祝福和学习回到生活中。

第一次参加工作坊、第一次见到以量、第一次看到带工作坊的主讲人带到自己也流泪、第一次在陌生人面前哭得不能自己......这个工作坊给我许多不同的体验。感谢24位学员,让我走近我自己,也让我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感谢以量给我家族治疗的机会,重新经历那压抑已久的情绪。

一直以来,透过以量的书和部落格认识他。第一次见到以量,感觉他很阳光,很亮,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当以量告诉我们这是他在今年内最后一次做关于家庭重塑的工作坊,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参与此次的工作坊。他说他要把接下来几年的时间专注在处理临终关怀和丧亲的部分,他甚至在部落格提到他已经构思好第五本到第十一本书的内容。他好几次提起他会卷土重来,我们期待着。

第一天上课,他让我们决定要如何开始进入状况。大家都处在被动的状态,等待他给指示。以量尝试带领我们进入属于大家的时空。他打破一贯工作坊的形式,整个过程并没有像上课般记录许多理论,而是着重彼此的互动和问答。经过暖身活动,我们开始探讨关于原生家庭。

以量透过学员和布条具体地雕塑一个家庭,让我们从中看到自己和所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这样的举动听起来多此一举,不过它帮助我们厘清自己和某个家庭成员的互动。此外,我们察觉到有些关系是我们没有办法做任何改变的。好比身为孩子的,不管做得再多,也干涉不了父母之间的夫妻关系。孩子也许可以在父母发生冲突的时候,成为润滑剂。但是,孩子不能决定父母的关系会因此变得亲密或变得恶劣。只要一段关系线没有在我们的手上,我们就没有主宰权。

借由布条,我们进一步看到在某种关系之中,过度的关心和关怀会导致彼此感觉压力,就像两个人面对面靠得很近,双方会觉得不舒服,有压迫感。反之,两个人前进的步伐不一致,或许出现越走越远的情况,关系就会变成紧绷的橡皮筋,然后随时断裂。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空间感很重要。我们要求得太多,一昧要别人满足我们的期待,无形间剥夺了对方的空间感。

循序渐进地,我们发现原生家庭带来很大的影响。家庭是一个系统,它不会只有一个人面对痛苦的事。一个人受伤,一个家庭随之受影响;一个家庭出现问题,所有的人都会必须承担痛苦。

俗语也言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我们出世前,剧本已经写好一半,另一半的则操控在原生家庭和你的手中。无论生在怎样的家庭里,我们无法选择父母和兄弟姐妹,但是可以选择和他们相处的方式。打从出世、到孩提时期、少年时期,身教潜移默化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我们甚至没有选择某种性格的权利。在很久以后,我们讨厌的个性竟然成为我们待人处事的模式,深植在体内。既然如此,我们何必费力去抗拒令人讨厌又改变不了的事。而且,我们会发现越是抗拒,越容易吸引它们,这股力量可怕得很呢。那么强大的力量,与其让它成为耗费我们体力的家伙,不如把它转化成正面的力量,我们才能借着它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当我们试着重新走入自己在原生家庭里扮演的角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家人的每个面貌,一些事情自然会得到解答。也许你会感叹,我们对于长久以来的相处模式无能为力。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做好自己。当你愿意改变,关系线另一端的成员自然能感受到你的改变,彼此的关系渐渐地得到改善。

每个人的过去造就了现在的他,替未来的他做好准备。不管我们处在哪个家庭,曾经面对什么伤痛,未来会遇到什么问题,试着随遇而安。学着去欣赏,感谢每个家庭成员,他们正成就我们。

祝福大家。

2 条评论:

以量 说...

写得真好。掌声鼓励鼓励!
祝福你。
我是以量。

润筠 说...

以量,看到你的留言,开心极了!
谢谢你的鼓励和祝福。
祝福以量。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