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7日星期五

[转载]吉胆岛乡谣代代传唱

吉膽島鄉謠代代傳唱

報導:孫華楣
攝影:岑家豪

這些鄉謠,都是口傳,追究歌詞的意思,沒人能給我正確的答案。

七字歌、搖籃曲、勸世歌曲、童謠,仍能在與城市隔絕的吉膽島傳唱,要靠的是婆婆傳孫女,公公傳孫子。

●本周採集地點:吉膽島
●人物:謝佳恩(3歲)/陳秀溪(64歲)/謝月清(70歲)/蔡妙花(74歲)

《鄉音採集.鄉音考古》出發了,我們來到潮州鄉謠仍有跡可尋的雪州吉膽島。在競智華小別致的高腳屋圖書館裡,我們和三女一男及他們家的鄉音,不期而遇。

這三女一男,有一對是祖孫關係,74歲的婆婆謝月清不識字,卻能唱標準的潮州戲曲,還教了3歲的小孫女謝佳恩幾首可愛的潮州童謠。

男的是來自巴生到吉膽島作客的陳秀溪,64歲的他坦言愛唱歌,自己把福建勸世歌改成潮語版本,以中板小調的速度唱出,十分精彩。從前的走唱者,一天出門唱歌是為賺錢,今天的他,搭小船來到吉膽島,為的是興趣。陳秀溪把《鴉片害》從閩南版本改為潮州勸世歌,賦予歌謠新生命。

剩下的一女,是傳說中全村裡唯一會唱“七字歌”的70歲婆婆蔡妙花,她熱情地把我們當作老鄰居,搬出許多我們不認識的名字,穿插在屬于她的往事裡。雖然我們到不了她的那段歲月裡,但無可否認的是,她的熱情的確已在心裡留下印記。

鴉片害改潮語版

口述:陳秀溪
整理:華楣/吉安

《鴉片害》本為福建歌謠,流行于南馬及新加坡一帶。陳秀溪是潮州人,于是將這首歌改為潮語,唱起來輕鬆但有小調的感覺,主要是講述鴉片的害處,勸人不誤入毒海。

潮州勸世歌《鴉片害》(選段)

我的名叫作蚵仔煎/娶到一個雅(美)牡(妻子)叫作小鳳仙/要論我知識是不淺/轉到是社會地名響/國州議員正副部長/歌星舞女我有空涼/想起后生是真不祥 /遇到一個仙/叫我蚵仔煎呀蚵仔煎/此在看你是人閑閑/報你一個地方去逍遣/我上車油一個添/就去到加東的游泳池/歌星唱那個Do Re Mi英文我聽沒半個字/整筒紗票一張一張飛出去/到三更夜半才回去/舞廳踢拖一下哎/又去遇到一個破家謝/伊叫蚵仔煎呀蚵仔煎/日時要有精神啊/要來去吸鴉片/我不甘于俾他纏/不甘于俾他騙/就騙去吸鴉片/伊講清朝黑煙是大禮/分半排啊學就會

阿嬤的潮州歌冊

謝月清及蔡妙花婆婆唱的是我們陌生的七字歌。
74歲的謝月清,是土生土長的吉膽島人,雖不識字,但包包裡有本《潮州歌冊》,歌冊的封面古舊,她用百貨公司的傳單把它包起,顯然十分珍惜,翻開內頁,有些字甚至看不清。唱的,像潮州戲班會唱的歌曲,我雖然半句也聽不明,但那種曲調與口氣,看來只有長輩們能傳神地演繹。

70歲的蔡妙花,會唱的是如今吉膽島沒幾人會唱的“七字歌”,她說是家裡90歲的母親教她的。“我本來不要來,有人叫我不要那么自私,全吉膽都沒幾人會唱了,你就去唄!阿XX嫂會唱啊,你知道嗎?還有那個……。”說著說著,阿嬤的故事扯遠了,還穿插了許多我們不懂的名字。

蔡妙花家裡有潮州歌冊好幾箱,她說在裡頭可以看見許多故事及歷史,以前看至半夜一兩點,也不願睡。當年堂伯母去世時,侄子要把歌冊丟掉被她要回來。“我沒讀書,這學校我沒來過,以前有一個從中國來的老師叫阿Bi,來這裡教書,念的是潮州話,一個月一塊半錢,我念了一年多。后來,學校開了,以晚上教學為主,但那時候我爸爸說女孩子晚上不能出去,我就沒有讀了,所以我到現在都不會講華語。

那一天,蔡妙花阿嬤唱了愛情故事為背景《雙白燕》,聽說內有一百“屏”,她意思意思唱了十幾屏,讓我們聽見早已離我們很遠的“七字歌”是怎么一回事。想知道七字歌是什么的朋友,就一定要留意,本周四晚上10點于愛FM播出的《鄉音考古.思想起》了!

婆婆教導孫女傳承

小孩與動物,是拍戲與錄音最怕遇到的難題。今天的《鄉音採集.鄉音考古》終于遇見一號難題,先是媽媽耐心哄騙,后來我們還要以清場來遷就這個3歲的謝佳恩,甚至出動娃娃及筆當道具,才錄下她稚氣的鄉謠。

好玩的是,小朋友把錄音機當麥克風,錄音中途一會兒問為什么沒有聲音?一會哭著要找婆婆,狀況十分刺激。雖然錄音不甚完美,但讓我們看見“傳承”的無限可能。

口述:謝佳恩
整理:華楣/吉安

A.潮州歌謠《天頂一條雲》

天頂一條雲/天底兩隻船/一只載鸚鵡/一只載葡萄/葡萄跌下水/鸚鵡走去拉/拉不起/訴亞姐/亞姐氣到臉黑黑/訴仙姑/仙姑不在屋/訴富富/富富耳/訴雙耳 /雙耳坐竹杆/竹杆找窄窄/ 仙姑罵月略/月略好相好/豬肝罵豬肚/豬肚翻林倒/鐵齒火光火光謝/阿婆罵老爹/老爹走去大便(放屎)/阿婆跌落海/海深深/海冷冷

B.潮州搖籃曲 :《唪呀唪》

唪呀唪,唪金公,阿文阿武來擔靴;擔唔浮,飼豬大過牛,牛仔生馬仔,馬仔生真珠,真珠拿去當,當作二百九,一百分阿爸,一百分阿媽,存的給我自己。

注:“唪呀唪” 的意思相等于“搖啊搖”。

潮州歌冊小知識:

潮州歌冊,南洋一帶民間也有俗稱為“七字歌”,因為,唱詞是以七字韻為主。這種歌冊流傳于民間,每個人都是歌冊的“藝人”,而這些“歌冊”就像每個人家裡的故事書,閒暇時翻開來,每個人就是“講古人”,大家可以選段或擇篇來“吟唱”,自娛也娛人,是民間“說唱”和“彈詞”的一種模式。

當中也有人邊唱,邊以竹板或竹筷敲打,有種說法稱,因為在飯后閒暇,拿起竹筷即興配樂,加強節奏,時快時慢,這就是民間音樂源自草根生活的其一原因。

潮州歌冊裏的內容環繞著“歷史演義”和“神話傳說”,甚至有些是自創的“勸世文”。潮州歌冊也間接地影響了潮劇的劇目,互相移植和改編,不同的是,潮劇的表演在舞臺,都是職業演員,而潮州歌冊的平臺在生活,而這也是彌補了平民在生活“愛唱歌”的習性。

欲供應鄉音,請聯絡以下單位:
中國報副刊組
電話:03-2289 6363(Ext 151 華楣)
傳真:03-2289 6376

張吉安
http://jiankaogudidai.blogspot.com/
愛FM 03-2288 7820


报导转载自:http://www.chinapress.com.my/topic/family05/default.asp?dt=dialect&art=20090712dialect.txt

******

星期四晚上,扭开收音机听<乡音考古。思想起>,听到了关于吉丹岛的故事和乡音。

三岁的佳恩吟唱着阿嬷教她的潮州歌谣,感动得鸡皮疙瘩掉落满地,口头文化的传承就如此简单,为何现代的文明人都放弃那无形的文化遗产?三岁的我常常依在阿嬷的怀里睡着了,记忆里却没有留下她哄我入睡的乡音。

听着收音机那端,阿公阿嬷唱着那些如今我仍似懂非懂的乡谣,就像一首首的摇篮曲。此刻,如果阿公阿嬷还健在的话,该多好。

没有评论: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