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0日星期三

死亡的学分

在死神面前,我们变得平等。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是小孩或是老人,他要带走的唯有死人。不管他是否给你生命终结的前兆,当他到来时,我们无处可逃。

曾经听过这样的说法:人见到第一道曙光那刻便开始走向死亡,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机会和死神碰面,这一辈子要学习的是和死神对话。去年,读了一本关于死亡的书籍—米奇。艾尔邦的《最后十二堂星期二的课》。主角墨瑞得了不治之症—肌萎缩性脊椎侧索硬化症(又称为路格瑞氏症),他的肌肉一天天地萎缩,他见证着自己慢慢走向死亡。他没有做垂死的挣扎,而是选择带着尊严、勇气、幽默和冷静过完仅有的时光。

近一年半,身边不断有人与世长辞。社会上的名人、友人的父母、妹妹敬爱的教授、公司的同事,有些人走得安详,有些人离开地很突然,没有机会留下一字一句道别的话。死亡往往能触动我们最细微的神经线,我们会为一个素未谋面的死亡故事落泪。

生命无常,一个你我都明白的道理 。在这个文明的时代,提及死亡并没有太多的禁忌。我们常说: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事,或许走在路上突然飞来横祸,可能发生意外事故身亡。可是,当我们谈论这样的话题,我们仿佛又和自己玩躲猫猫,以为这样就不会被死神找到。

生命是脆弱的。一切仿佛很好,转瞬间便轻易地溜走。曾经想过要是忽然死了,我会到哪里去继续我的生活,而身边的人如何面对我的离去。我是否会有遗憾,我曾这样问自己,而我只能很庸俗地说,我还没有准备好随时离开,所以无法坦然面对死亡。

最近,友人分享失去母亲的心情。她说母亲的离去是一份礼物,那些她母亲留下的身教和回忆是带不走的。我想:*死亡结束的只是生命,并不是一段关系。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会死,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去,怎样死去。不过,我们漠视他的存在*。倘若随时做好准备,面对死亡,不但在活着的时候可以完全投入生活,在死神来临之际更能心平气和地离开。我们该找个时间好好地和死神喝下午茶,聊聊关于死亡这回事。

死亡是人生必修的学分。原来,死亡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摘自《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

2 条评论:

向希 说...

这本书让我开始喜欢Mitch Albom的创作。然而,面对死亡,我是否可以坚强呢?觉得很难。

《星期二的最后14堂课》,我是一边哭一边阅读完的,太投入了。

去年我在部落格推荐了他的书:
http://jesscheng.com/2008/03/book/

Seng Kit 说...

生命是脆弱的,留下的回憶卻是永恆的。
害怕死亡,人之常情,
當死神越來越靠近的時候,
我們又會怎麼面對它呢?
值得深思。

上週末在書局帶走了這本書--《最後的邀請》
(Tiziano Terzani & Folco Terzani)
Tiziano和Folco的父子對話,
一個老者在臨去前給兒子的智慧贈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