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8日星期二

小时候的年味

kuih kapit

听到乡音回家这首新年歌一开头用闽南语唱着:

Kuih Kapit 香又脆 土豆仁 剥几把
灶脚内 炊甜糕 三十暝 点灯火
穿纱笼 绑头鬃
阿嫲笑到面红红

小时候,阿嬷没有唱这首童谣给我听;长大以后,我听他把童谣唱进新年歌。回来后,不时从电台听到,然后就学会了哼这一小段。

我只有五、六岁,记忆里还有一些模糊的片断。老厝后面有一处晾衣的地方,空空的,有好几条铁线邦在架起来的铁柱子上面,旁边有一条小而深的沟渠。这片空地平日除了晒衣服,也是我们几个小瓜玩乐的地方。

某天在饭桌上,忽然跟老妈提起很想念以前在老厝,新年前夕自己做kuih kapit的时候;老妈猛摇头说她最怕那个时候,仿佛对她而言是个恶梦。她说蹲在炉边热得要命,常常还要漏夜赶做新年饼。

我很喜欢那个场景,一直记得这个新年前夕的活动。那时候,外婆、妈妈和阿姨会把炉子放在晾衣处(妈妈说炉子是放在靠近水沟的地方,而我的印象是炉子明明在靠近厨房的地方),用火炭生火。还真的是万事起头难,点燃火炭后要用力煽个几分钟,确定它被点燃才可以开始烤kuih kapit。首先,要预热模子。接着打开模子倒入调和好的浓稠面糊,用汤匙把薄薄的面糊推均匀便可以放在炭火炉上烤。据说,最考功夫的是确保kuih kapit熟而不焦,从模子轻轻“铲”出来,不能让脆脆的kuih kapit 有缺陷,还要趁热把它折成扇形。

三双手的动作灵敏,每个人都同时兼顾三个动作。儿时的我蹲在炉边,看着我家的三个女人把那个圆圆,长长的铁模子打开,翻来翻去,就是觉得好玩。热得流汗了,就到屋子里吹吹风扇,玩耍,然后像是记起什么事忘了做,又赶紧跑到屋后去凑热闹。装满一片片漂亮的kuih kapit 铁罐子旁边总会有一些有瑕疵或是被折坏的,大人警告我们不可以直接把烫口的kuih kapit拿来吃,因为老人家说这样会“发热气”。顾不得她们的劝告,在她们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拿了几片就开溜,跟着后面会传来叫喊声却拿我们没办法,霎时间好有满足感。

后来,外婆离开了;我们也离开老厝到另一座城市,新年不再自制kuih kapit。可是,每一次的新年,还是会很怀念有外婆味道的kuih kapit 。

没有评论: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